冀,河北的别称,又称燕赵,这片土地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族的栖息之地。追溯至黄帝时代,黄帝与蚩尤便在此展开激战。黄帝下令应龙攻打冀州城外的蚩尤军,冀州即今日之河北,其名在黄帝时期便已确立。
《山海经》中记载,蚩尤制造兵器讨伐黄帝,黄帝于是派遣应龙前往冀州之境进行攻击。
《史记》中提及,五帝之一的舜帝出自冀州,此冀州之地正是今日之河北。而尧帝的都城亦设于此冀州,正是在此,尧帝颁布政令,治理着整个天下。
《史记 十二本纪 五帝本纪》:舜,冀州之人也。
《书 五子之歌》中记载,那古老的陶唐时代,诞生了冀州的这片土地。据孔子的传承,陶唐帝尧氏,定都冀州,统治着天下四方。
《史记 十二本纪 夏本纪》记载,大禹的征途从冀州开始。在冀州,他首先治理了壶口地区,接着又整治了梁地和岐地。随后,他修复了太原,直至岳阳。在覃怀地区,他投入了大量心力,直至衡漳。那里的土地以白壤为主。其赋税属于上上等,田地则属于中等。
禹贡九州
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,其旅程始于冀州,经过一番努力,治水工程取得圆满成功。随后,大禹将整个国家划分为九州,冀州荣幸地成为了这九州之一,而其他八个州分别为:徐州、兖州、青州、扬州、荆州、梁州、雍州、豫州,这些地名代表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区划划分。
冀州昔日的疆域辽阔,远超现今省份的面积。其西部、南部以及东南部均以黄河为分界线,东北部则以辽河为界,北部则被沙漠所环绕。冀州的范围涵盖了现今的河北省。、北京市、天津市、山西省、河南省北部以及辽宁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,总面积约为140万平方公里。
冀州之境,壶口已得整治,梁山及其分支亦相继治理,太原亦告完成,进而至太岳山之南进行修整,覃怀亦已治理妥当,而后又转向衡水与漳水流域。冀州之地,土壤色泽洁白,质地松软,所征赋税位列上上,即一等之列,由此可见,冀州土地之肥沃。
上古冀州
上古时期为什么把这里称为冀州呢?冀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呢?
《说文解字》:(冀)北方州也。从北异声。
《尔雅 释地》:两河间曰冀州。
冀字蕴含多重含义,首先,它代表着我国北方的州域,彼时的冀州位于华夏的最北部;其次,它还指代黄河流经宁夏、内蒙古、山西等地时形成的“几”字形地带,这片区域被称作冀州。
《封神榜》电影开篇,便展现了殷寿统帅质子军团进攻冀州侯苏护的壮阔场景。冀州,即苏护的领地,此地曾是商朝在河北邢台建都长达百年的所在。周武王灭商后,开启了对天下的分封,他将召公之子封于燕国,并在那里建立了国都。蓟(今北京西南琉璃河乡)。
燕国之所以得名,乃是因为召公之子被封于燕山之畔,故以地名作为国号,这符合当时命名的一种惯例。
周武王还把周公的儿子封在邢,建立邢国,建都邢地,即现今河北省的邢台市,它曾是商朝的都城所在地。在此,商王祖辛、沃甲、祖丁、南庚等君主均曾设立都城。邢地,承载着这些历史人物的辉煌过往。商朝的国都达129年,燕国与邢国都是西周时期冀州重要的诸侯国。
西周分封图:邢国与燕国都有
邢国在春秋末期遭受了卫国的吞并,之后又沦为晋国的领土。而燕国则顽强地存活至战国末期。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征战中,燕国最终被秦国所灭。邢国历时四百余年,燕国则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历史。
西周时期,燕国的版图涵盖了现今河北的北部地区、北京市全域、天津市全境,以及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。进入春秋晚期,燕国步入全盛,其领土向东延伸至辽东和朝鲜半岛,向北与林胡、楼烦接壤,西部边界直至内蒙古中部。云中(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)、九原(今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地处,南部延伸至滹沱河与易水,几乎覆盖了当时华夏族所掌控的整个北方区域。
春秋末年,晋国一分为三,演变为韩国、赵国与魏国三个独立诸侯国。其中,赵国的最初都城位于晋阳(现今的山西太原),后来该都城有所迁移。中牟,位于现今的河南鹤壁,后来定都于邯郸,即现在的河北邯郸。在战国中期,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的方式使得国家强大起来,随后便开始对周边的诸侯国展开兼并。
三家分晋后赵国才出现
赵国成功消灭了中山国,同时吞并了林胡与楼烦,还从燕国手中夺取了一部分领土。在其鼎盛时期,赵国的版图涵盖了河北省南部、山西省中北部、陕西省东北部、河南省北部,以及内蒙古阴山以南的广大区域。赵国的北邻正是燕国,两者并称为燕赵。
中山担忧燕赵两国不会支持自己,如今齐国言辞中表示“将辅助大王”,中山必然逃离燕、赵两国,去与大王会面。燕、赵两国得知此事后,愤怒地断绝了与中山的关系,大王也跟着断绝了联系,这样一来中山就变得孤立无援,孤立无援的它怎能不面临被废弃的命运呢?
燕赵这两个字常常被放在一起,用来指代黄河以北的整个华夏统治区域,即燕国和赵国的领土。上文所述内容涉及中山国与燕赵两国争夺王位的事宜。中山国担忧燕赵两国不会支持其称王,而如今大王传令“立即协助中山国完成称王”,中山国必定会暗中避开燕赵两国,选择与大王会面。燕赵两国得知此事后,必定会愤怒地与中山国断绝外交关系,导致中山国孤立无援,最终被迫放弃王位。
战国时期的燕赵之地
自战国时代起,"燕赵"二字便常被合用,历代史学家与文人亦乐于以"燕赵"之地来指称这片疆域,例如两汉时期著名的诗句"燕赵多佳人,美者颜如玉",而唐朝诗人韩愈亦曾创作出类似的诗句:
《送董邵南游河北序》: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。
秦始皇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后,采纳了郡县制度,将整个国家划分为36个郡,并在后来逐步扩大了这一数目。在冀州这片土地上,分布着这些郡治。巨鹿郡,即现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所在,邯郸郡,位于河北省邯郸市,恒山郡,坐落在河北石家庄市东部,上谷郡,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,代郡,乃河北省的一部分。蔚县)渔阳郡位于现今北京市怀柔区,而右北平郡则坐落在内蒙古宁城县的西南部。
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之后,对卢绾封为燕王,张耳则被封为常山王,这两位王侯均统治着燕赵一带。然而,后来这些封地又被收回。到了西汉武帝时期,国家设立了十三刺史部,冀州便是其中之一。进入东汉时期,冀州成为了全国十三州之一,冀州这一名称再次作为行政区域的标识出现,其治所的设置也得以确立。常山国高邑县(今河北石家庄)。
东汉冀州下辖9郡国,分别是:赵国之地,中山国域,渤海国界,安平国境,常山郡域,河间郡界,清河郡域,魏郡之境,巨鹿郡疆。
冀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
东汉末年,袁绍主政河北,把治所设置在邺城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)在鼎盛时期,该势力范围覆盖了冀州、幽州、并州以及青州等地,曹操在晋升为魏王之后,创立了魏国,并将都城定在了邺城。
在西晋那个年代,燕赵一带设有冀州、幽州以及司州三个行政区划。进入隋朝时期,冀州管辖下共有11个郡,它们分别是:武阳郡。(今河北大名)、清河郡(今河北清河)、武安郡(今河北永年)、恒山郡(今河北正定)、河间郡(今河北河间)、上谷郡(今河北易县)、北平郡(今河北卢龙)、信都郡(今河北冀县)、襄国郡(今河北邢台)、赵郡(今河北赵县)、博陵郡(今河北定州)。
在唐朝时代,燕赵地域的绝大部分隶属于河北道,而一小部分则归属于河东道。河北道作为唐朝的一级行政区域,其地位相当于现今的省份。它下辖了24个州以及安东都护府,范围涵盖了河北的大部分区域、北京市、河南的南部以及山东的西部。
其中属河北的州郡有:魏州魏郡,现今位于河北大名;相州邺郡,地处河北临漳;贝州清河郡,坐落在河北清河;邢州巨鹿郡,位于河北邢台;洺州广平郡,在河北永年;恒州常山郡,所在地为河北正定;冀州信都郡,河北冀州境内;深州饶阳郡,河北饶县附近;赵州赵郡,河北赵县之地;沧州景城郡,河北沧州;定州博陵郡,河北定州;易州上谷郡,河北张家口。
唐朝河北道
河北道下辖之地还包括:幽州之范阳郡,即现今的北京市;瀛州之河间郡,位于河北河间;莫州之文安郡,今属河北任丘;平州之北平郡,今在河北卢龙;妫州之妫川郡,今为北京延庆;檀州之密云郡,今属北京密云;蓟州之渔阳郡,即今天的天津蓟县;营州之柳城郡,今位于辽宁朝阳。
河北道不仅是“河北”二字的由来,还演变为该省的名称。其中,“河”字自然指的是黄河。到了北宋时期,河北地区被划分为河北东路与河北西路,这实际上是将唐朝时期的河北道一分为二。然而,北宋在河北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,辽国攻占了该地区的一部分。北宋覆灭后,河北沦为金国的统治之下,但依然保留了北宋时期的行政划分。
蒙元时期,定都于燕京,即今日之北京,河北隶属于大都路。至明朝,起初定都南京,经历靖难之役后,迁都至北京,此时河北纳入明朝中央直接管辖,成为北直隶。清朝时,河北依旧属于直隶省,省会设于保定。民国时期,省份更名为河北省,省会迁移至天津,后再次迁回保定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河北省得以设立。随着北京和天津成为直辖市,河北省的省会从保定迁移至石家庄。至今,这一变化未曾改变。那么,为何河北省的简称是冀,而非燕或赵呢?
河北省地图
原因在于冀字的出现时间早于燕和赵,其历史及文化内涵亦更为丰富。冀州作为九州之一,享有盛誉,影响深远。自黄帝时期起,冀州之名便贯穿于历史长河,直至近代,冀州这一名称依然沿用。
再者,冀比燕与赵的地理位置更为精确,燕国主要区域位于易水河的北岸,国都设于北京,地域偏向北方;而赵国的中心地带则在易水河的南岸,核心区域偏南,并且还涵盖了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。燕赵二地的范围与现今的河北省存在一定差异,将燕国南部与赵国北部相加,方才构成了现在的河北省。
冀州所管辖的区域大体上构成了现今河北省的原始轮廓,相较于用燕赵来指代河北,这样的说法在地域界定上更为精确,且作为简称亦更为恰当。
倍悦网配资-办理股票配资-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-民间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