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东北高校的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 “火” 了,但这热度背后全是辛酸泪。
吉林大学的学生在地下室搭帐篷过夜,哈尔滨的学生在楼道里打地铺,视频里同学们满头大汗、席地而睡的样子,看得人直揪心。
要知道,现在都 2025 年了,连家里、商场、地铁都标配空调,部分高校却还让学生在 “蒸笼” 里 “渡劫”,这事儿真得好好说道说道!
▲近日,吉林大学学生为避暑在宿舍地下室里支帐篷过夜。图/网络截图
一、当 “避暑” 成了大学生的难题
长春连续三天高温黄色预警,吉林大学宿舍里的温度计直接飙到 30 多度,比室外还闷热。
学生们没办法,只能扛着帐篷往 20 多度的地下室跑,甚至有人中暑。
哈尔滨的高校更 “绝”,断电后风扇都用不了,学生们只能在楼道里铺凉席,用冰块降温。有同学吐槽:“别人的大学是青春偶像剧,我们的大学直接变成荒野求生。”
这种情况可不是个别现象。在社交平台上,“高校宿舍没空调” 的话题隔三岔五就上热搜。
有学生调侃:“本以为熬过高考就能躺平,没想到还要在宿舍‘蒸桑拿’备考。”
更现实的问题是,睡眠质量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,白天上课昏昏沉沉,期末复习都没状态,这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影响多大可想而知。
二、宿舍没空调,正在悄悄影响高校的 “口碑”
以前,大家选大学看的是师资、专业、排名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宿舍有没有空调,直接成了学生和家长的 “必问项”。
深圳技术大学在招生宣传里,专门晒出 “空调全覆盖” 的宿舍照片;厦门大学更是把海景房 + 空调作为 “金字招牌”,每年都吸引大批学生报考。还有一些网红高校,靠 “神仙宿舍” 走红网络,空调、独立卫浴、智能家居一应俱全,直接把宿舍变成招生的 “加分项”。
反观那些还没装空调的高校,在招生季就吃了大亏。
有家长直言:“一年交几千块住宿费,连个空调都没有,孩子去受罪吗?”
某中部高校招生办老师透露,因为宿舍硬件差,这两年外地生源明显减少,本地学生也更倾向选择条件好的高校。
可以说,在这场 “抢人大战” 里,宿舍空调已经从 “锦上添花” 变成了 “生存刚需”。
三、装空调真的有那么难吗?
面对学生的诉求,高校的回应往往是 “正在规划”“要看安排”,要不就发点绿豆汤、送几块冰。但问题是,装空调真的是无解的难题吗?
其实,很多高校早就探索出了好办法。
比如,一些学校采用 “租赁模式”,由企业出资安装空调,学生按使用时长付费;还有的学校把空调安装纳入校园改造工程,分批次解决。
更重要的是,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进 “清凉校园” 建设,不少地方都有专项资金支持。说白了,只要高校真正重视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再往深了说,宿舍条件反映的是一所高校的 “温度”。
学生愿意报考,不仅是冲着学术资源,更是希望在这里获得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连最基本的降温需求都解决不了,谈何 “以学生为本”?
如果高校还抱着 “以前没空调也能读书” 的老观念,恐怕未来不仅留不住学生,连优秀教师都难引进。
这波高温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高校硬件设施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。
希望各高校能把 “装空调” 当成大事来抓,别等学生用脚投票、招生遇冷才后悔。
毕竟,在这个 “空调自由” 的时代,让学生住得舒心,才是最好的招生简章!
倍悦网配资-办理股票配资-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-民间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